2009年7月29日星期三

父母也是性教育高手



/林晓薇
“我们学校有女同学在卖淫,处女身还特别贵。”住在都会的一名16岁高中生,自认有偷窥狂,13年前在电话上寻求辅导时,便向我如此透露。
“我们班上,有半数女生,已经不是处女……”一名高中女生,4年前在犹豫是否也要献出她的第一次时,如此透露给我的朋友,一名她们十分信任的老师。
“老师,我是控制不到,所以上课也想手淫……”9岁的小学女生,去年在辅导面谈时,告诉我她像嗜毒者般,自6岁起便有此瘾了,无法自控,已经严重影响上课学习。
2名8岁男生,多次在班上侵犯一名女同学,并威胁女同学不可以说出去,否则她的文具与人身安全将会受到威胁……这是一位当老师的朋友今年与我闲谈之间,十分感慨的道述。
报章上更有许多报导:许多未懂世面的小女生,已经在大野狼的蹂躏之下,回不了家。

性教育,已经不是要不要做、如何做的问题,而是马上要做的问题。

我们不能再只是仰赖教育改革、课程设计改善,不能再仰赖哪天哪个热心单位一年之中就安排了那么一场性教育讲座,才来让孩子认识性、学习健康与防范之道。

《父母也是性教育高手!》这是本地资深的性教育推动者郭富美的新书书名,寓意深远。

今 天唯有全民一起来做性教育,父母在孩子小时候便给孩子性教育,一步一印,才能落实性教育的意义,才能让孩子在科学中、在健康中、在道德中,在他一步步的成 长历程中,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与生命发展,而懂得自爱自重、保护自己,也懂得接纳、尊重他人的生命与生活,并远离伤害、陷阱。

不谙性教育或不曾听过性教育内容的父母可能会不相信:自己也能是性教育高手?

看了郭富美的著作《父母也是性教育高手》(2008教总出版)及《亲密·快乐·成长》(2006循人中学出版)后,许多读者确实从富美与她的孩子、学生的教学、生活互动中发现,性教育,非常简单,一点也不难!而且它是那么地生活化,那么地需要学会掌握;还能促进亲子间非常美、非常妙的互动关系呢!
譬如:

在孩子撞见你们夫妻行房时,你会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此事,安抚孩子受惊的心;

在你撞见孩子自慰时,你会知道如何轻松应对、如何正确看待手淫一事;

你会知道喂哺母乳的美好与重要,也知道如何好好断奶,让孩子健康地跨入成长的另一阶段;当孩子问你“什么是做爱?”“我从哪里来?”时,你当然也会知道,你不需要再结结巴巴、脸红耳赤,你知道如何把握当下珍贵的性教育机会;如果夫妻不幸离婚时,你也知道如何处理孩子的伤心与挣扎,让孩子祝福父母,而非带着怨恨或遗憾渡过美好的童年或青春……
当然,在这人心叵测的社会里,对孩子疼爱有加的你,也会从富美深入而简单的分享里知道,原来可以怎么与孩子一起演练性骚扰、可以怎么保护孩子免于性侵犯,让孩子也能长出一双坚韧的羽翼,保护自己,正确看待强暴犯……
富美在家中是三个孩子的妈,在学校要担起教导、辅导和行政等工作,虽然生活忙碌,她依旧马不停蹄地,自1996年起,在全马各地透过讲座、报章杂志专栏等,积极地推动性教育。因为她明了,既然台湾、日本、中国、香港可以藉着民间力量推广性教育,大马民间,一定也能,不能再等!
她的努力与坚持,已经感动了本地许多父母与老师;为了健康快乐阳光的下一代,希望您就是下一个加入性教育行列的父母!


重点内容

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性知识,包括性教育的观念、基本原则、方法,还有0-12岁的性教育内容,以及如何预防性伤害……可为父母厘清性教育的迷思,给孩子正确的性知识、观念与态度。

书名:《父母也是性教育高手》

作者:郭富美

出版:教总出版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276/213

每个人都是一盏小灯



文/聂婉钻
自从迷上花草植物后,几乎每个月至少有一个周末,我都会抽空前往雪州双溪毛糯的花圃赏花买花。根据爱花同道提供的消息,其中麻风病院周边的花草最为便宜。于是常常往那里钻。
这座被一群关心社区与文化保存者称为“希望之谷”的山谷,除了众多的花圃,最为人知的大概就是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麻风病院拆除事件”吧!已经好几次了,每当我在花圃中徘徊打转时,总是看到一群年轻人,穿着同样图案的T-恤在希望之谷穿梭来回。直到有一次与花圃的阿姨闲聊时,才晓得原来这些年轻人都是本地大专生或志愿人士,每次趁着学校或周末假期,义务安排中学生或各个社团的成员前来导览麻风病院周边的社区。
去年在“麻风病院拆除事件”发生时,一群年轻人成立了一个叫做“抢救希望之谷支援小组”的义务性组织,每个周末假日,这些年轻人都会安排一些社区活动,为原本暮气沉沉的社区,带来了青春的朝气。而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由学生、老师、摄影师等等不同领域的人士所组成,他们每一次来,有的陪社区的老人聊天、有的指挥学生义工大扫除……
记录工作,永存记忆
当新闻的热点结束,“麻风病院拆除事件”这个议题渐渐在媒体版面上淡出的同时,建筑工程仍然持续动工,一些花圃甚至已经被下令逼迁。尽管社区内的古迹建筑面对因发展计划而遭拆除的危机,村民和义工们仍然不妥协,坚持让老社区的生命发光发热到最后一分钟。由于麻风病院的东院已经被拆除,义工们担心当地居民的记忆渐渐地消失,所以特别展开一些研究记录工作如现况调查纪录,居民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等。
小灯主义,发光发热
想到这里,我就想起台湾的李家同教授在他的新书《故事68》里所推行的“小灯主义”,一向从事社会关怀写作的李教授说,我们羡慕太阳,因为太阳将光和热带给了地球,我们谁也不是太阳,但他建议我们做一盏小灯,将光和热带给我们周遭的人。因为他认为,人不分贫富,不分男女,不分种族,不分社会地位,都需要别人对他的爱与关怀,至于弱势团体更需要我们的关怀。他更指出,只要我们立志做一盏小灯,我们就使我们周遭的人感到一些光和热。千万盏小灯,会使千万个人过得更好的。
在我看来,这群年轻人就像是一盏盏的小灯,用他们个人微薄的力量,带给这个社区一些光和热。因为这些小灯,麻风病院社区燃起了希望的火花。或许我们可以思考李家同教授的“小灯主义”思想,不需要付出多大的爱心,只要愿意关心身边的人,关心我们的社区,大家一起做一盏小灯,就可以带给身边的人一些光和爱。

重点内容
本书承袭李家同教授既有的风格,以浅白的文字与易懂的故事叙述,深受读者喜爱。他不仅表达出对人类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理想生活的盼望,更流露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读者思考真正的帮助,不仅只是同情与慈悲而已。
这一个个撼动人心的故事,不只引领我们深入思索,如何让社会温暖、美好,也启发我们探索与关心围绕我们周遭、运转不休的世界。
书名:《故事68》
作者:李家同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276/213

掌握魔法亲子快乐共处




文/聂婉钻
外子有两个小外甥,五岁的老大做事很专注,如果给他一个玩具,他会聚精会神地玩很久,直到玩厌为止;即将一岁的老二,总是坐不住,往往看到哥哥玩玩具时,他也跟着要索取哥哥手中的玩具,而且喜欢好几种玩具一起玩。两个个性和气质回然不同的孩子,让他们的妈妈察觉到不同特质的小孩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他们。
后来我从《魔法家庭》这本书里发现作者苏伦慧所说的,每个孩子天生原来都有一种气质,因为老大比较专注,老二容易分心,所以在《魔法家庭》里,这两种个性可以解释为“ 专注的螳螂”和“东张西望的鼬鼠”。这样的解释好像很深奥,其实不论是何种比喻,道理都很简单,只要父母能够了解每个孩子的天生气质,将有助于父母快速地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反应,并且能够掌握与孩子相处时冲突处理的方法。譬如面对喜欢东张西望的鼬鼠(孩子),我们(父母)需要耐心地给予适度的提醒,并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魔法家庭》提供了许多实际的亲子互动秘诀,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魔法和秘诀,就能轻轻松松地与孩子共处,陪伴孩子快乐地成长。
外子的小外甥还没出生前,曾经有一段满长的时间,我与外子以及他姐姐一家三口同住一屋檐下,所以,每天上下班和晚上临睡前,总可以看到很多亲子互动的场景。老大的爸爸工作忙碌,小孩与妈妈相处的时间远比爸爸长,当我们都以为小孩对爸爸比较生疏的时候,却发现小孩也很粘爸爸,尤其喜欢和爸爸玩“临睡前的游戏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是双方全心全意地投入,只要爸爸懂得把握创造“优质时间”,还是可以和孩子建立亲密的感情。后来老二也出生了,这种临睡前 的游戏变成父子三人同乐,仍然乐此不疲。
作者苏伦慧的话很有意思,她说一般家庭中的爸爸总是很忙碌地工作,结果失去家庭的生活,没有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而华人家庭的男性在成长的过程中,普遍较少被鼓励或教导如何与另一半及小孩建立亲密关系。
忙碌,但不缺席……
外子看到他姐夫外甥之间亲密玩耍的互动,非常羡慕,扬言以后要是有了自己的小孩,不管多忙碌,也要抽空陪伴孩子成长。就像书中苏伦慧提出的小秘诀——“忙碌,但不缺席”,忙碌的爸爸其实也可以随着孩子不同生命周期的需要,适时参与,让孩子同时得到双亲的爱与关怀。
如今,因为自己即将当妈妈,所以对于书中提出的观念和亲子互动小秘诀,总是思考良多,因为父母这个角色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价值观的改变,需要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尤其对新手父母而言,建立正确的观念远比胡乱吸收各式各样的亲子教育方式来的重要。因为坊间太多层出不穷的教育观念了,我们必须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才不会走冤枉路。

重点内容
现代父母生活忙碌,亲子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要如何做到“忙碌,但不缺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优质的亲子互动”是许多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普遍面对的困惑。
书名:《魔法家庭——陪伴孩子的成长秘诀》
作者:苏伦慧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 276/213

找到希望的杂草


文/聂婉钻

在一般的家庭里,父母都习惯把那些“书念得很烂”、“顽皮叛逆”、的孩子视为无可救药的孩子,就像路边的一棵“杂草”。仿佛这些孩子因为成绩差、品行不良就一无是处。
究竟什么是杂草?文艺复兴杰出的哲学家和散文大师,爱默森如是说:“是优点和潜能尚未被发掘的植物。”
我们身边有很多被老师家长审判为杂草的孩子,可是,如果父母能够像爱默森般,把杂草看待成一棵优点和潜能尚未被发掘的植物的话,这世上将会有很多孩子,因而获得了更丰沛的营养,迅速成长为一棵茁壮亮眼的杂草。
究竟是谁,能够成为发掘杂草优点和潜能的伯乐?青少年辅导工作者冯以量站在社会前线工作的这一段日子,发现当中有着许许多多动人心弦、令人心疼的故事。他曾接近过许多被别人认定的“杂草”:有中途辍学生、叛逆青少年、欲以自杀了断生命的小学生、被性虐待又不敢启齿的女同学、忧郁症的黑衣女孩、丧亲而又自闭的小男孩等等。同时,冯以量也亲近过别人所谓的“杂草丛生的庭院”。有单亲家庭、暴力家庭、隐藏婚外情的家庭、领养家庭、精神病家庭等。

找到爱和希望
虽然症状繁琐,可是在冯以量的心中,他清楚明白没有任何人是一根杂草。每个人的生命必有其存在意义和价值。因为一些辅导经验的累积,而有了这本《已亮辅导室:寻找光和爱》的出版,书中十个真人真事,主人公都在家庭里受了伤,然后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伤痛。而我们的父母,如果没有厘清心中的疑团,将会把家庭的伤害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于是,更多的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受伤,愤怒,进而作出种种的行为来反抗。然而,在他们愤怒和憎恨的背后其实是一缕缕失落的爱。
因此,作者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一种叫做“辅导室”的课室,让每一个在黑暗中迷失且受伤的人在里头揭开自己的创伤,面对生命的脆弱。在这里,这些孩子可以尽情地呐喊、愤怒、哭、笑;以及做回最真实的自己。他们在与辅导员一同经历了许多内心的挣扎、关系的冲突以及思考的冲击之后,寻回生命中渴望已久的光亮以及关爱。
我倒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幸好有一种叫做“辅导员”的行业,因为他们的愿意用心接纳、认真倾听、专业引导,让很多人在黑暗中找到爱与希望的光源,然后慢慢摸索、接纳自己的现况,了解自己的需要,并且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杂草,那么,请用心看完这本书里头的故事,你可能会在其中看见自己的黑影,进而提高自我洞察力。即使是杂草,我相信你会是一棵找到希望的杂草。

重点内容
父亲离世的她,像失去了太阳的向日葵……
一头愤怒红发的中辍生,没有翻身的机会……
黑色忧郁的ladybird,在黑洞里找不到出口……
双手像柳叶,身体像柳枝的他,被老师戏称“断背山娘娘”……
这世界必须要有一种课室,叫做辅导室。好让每一个在黑暗中迷失且受伤的人寻找光和爱。青少年辅导工作者冯以量将十个发生在辅导室的真实人生,化成文字,为你述说蜕变的故事。

书名:已亮辅导室:寻找光和爱
作者:冯以量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 2337ext:276/213

从青少年身上看到怪异和奇迹

文/梁翠芳
我有一个正值青少年时期的儿子,每次下课回家,他总爱向我报告班上同学的光荣事迹,每每听了儿子的分享,总觉得这些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他们的种种行为与举止,总是让我感觉怪异:阿明上课天天打瞌睡,老师在前面讲课他在后面用鼻鼾声唱歌,每个学期却能平安跨过及格的最低门槛;惠惠是隐藏在网络上的夜猫子,拖了一个星期的作业却能在一个晚上之内赶出来;如如爱玩爱闹,作业总是最后一分钟才交,后来却成为班上的第一名;这些怪异的年轻人,虽然有着千奇百怪的个性,但他们却一路创造了许多奇迹。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有机会接触到不少的中学老师,从他们分享教学工作上的喜怒哀乐时,发现大家遇到的学生之怪异,与我儿子的同学们不遑多让。大家都在为了E 世代的青少年学生而头痛,有的老师以一般大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所以与孩子们格格不入,无法沟通。他们走不进学生的心,只能成为一个传道、授业的师者。而有的老师,却选择用宽容、信任和爱来对待学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欢喜为他们忧愁。这种老师,在孩子的心中又是老师、母亲和长者,而庄灵子就是这么一个老师。
庄灵子老师出生于台湾,80 年代随夫嫁来马来西亚,在东马的中学任教20余年,多年接触青少年的经验,让她培养出一种本领:以另一种声音来诉说青少年的故事。因此而有了《屋子怀孕了》这一本怪异的书。书中写的都是发生在校园的生活小故事:肚子里有了小生命、愚人节闯了大祸、最后一名的班级终于拿到了真正的“第一”,这些看来稀奇古怪的事,在校园内不断地发生和重演。无论欢喜或忧伤,放学钟声一响,学生们总是倦鸟归巢,校园很快就会恢复平静,然而,只有庄老师的心,随着这些小插曲而起伏。她以轻松幽默的笔触,为青涩的孩子们
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屋子怀孕了》这么怪异的书名,说的就是发生在一群青少年身上的怪异和奇迹。
青少年的怪异行为,常常让作者担心这些草莓、E世代的年轻人没有能力面对未来,但是,从他们的身上,却也让作者看到了奇迹:
数学考个位数的文科生,最后成为了一位海洋生物学家;看到电脑产品就东摸摸西看看的学生,某天上了报纸,变成处理病毒的小专家。
种种奇迹,让作者不得不赞叹学生们是有创意、有特色的新人类。诚如沙巴崇正中学曾桂安校长所说,《屋子怀孕了》记载的不只是作者近年来走在教育路上的心路历程,也是新新人类教育的一面时代透视镜,这本书不但适合中学生阅读,也将给予所有正在或将要进行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及家长们一种启示和反思。

重点内容
肚子里有了小生命,愚人节闯了大祸,心中的理想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为出国留学的好友预先准备了每一个节日的礼物,最后一名的班级终于拿到了真正的“第一”……无论是欢喜是忧伤,放学钟响,学生们总是倦鸟归巢,校园里总是回复平静。唯一无法平静的,是老师的心――
她以天生的麻辣和顽皮、轻松幽默的笔触,融合老师的智慧、母亲的慈爱、长者的历练,为青涩的孩子们写下了有笑、有泪、有苦、有甜的22封情书。

书名:《屋子怀孕了》
作者:庄灵子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 2337ext:276/213

创意来自童心



文/王淑娟
开学咯!又是发放成绩册的时候了!
朋友的孩子考试作文离题,哭丧着脸回家。朋友当然很生气,可是看着孩子沮丧的样子,只好忍着即将爆发的怒气,骂了几句再慢慢的开导。事后发现,原来自己也不懂得该怎样教孩子写作文呢!
实在想不起,念书时老师是怎么教我们写作文的!只记得,每个重点都有分数;每段文字不能太长,要会分段;每写错一个字,会扣分……还有,要多参考范文,因为里面有很多优美的文句、形容词等,将来很可能用得着。
后来听说,有些老师可能是需要教的课业繁重,或者不太掌握教作文的技巧,于是都叫学生背范文。可是小孩必竟需要大人适当的引导,要不很可能就会落入只会死背,久而久之,变成了全文照抄,以为作文就是这样。这实在可惜,因为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单纯的、富有创意的。他们是从什么都不会、从不知道开始学习的,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小孩的天真与创意很可能就会被抹杀掉,变成只会盲从了。我觉得啊,小孩就像一颗小树,在大自然中吸取养分,然后慢慢长大,长得多高、能够结出怎么样的果子,就要看摄取了哪些养分了。写作文也是如此,生活里有许多的养分(素材),像在家里发生的一件事、某人的一个动作、曾看过的一本书、难忘的经验等,都是随手可得的好素材。加上大人的引导(技巧),以及自己用心观察身边事物,把最真实的经验、感受,用文字彩绘一篇具有创意的作品,不是很有意思吗?又何必死背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呢?
书写自己的感觉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少年儿童对“阅读与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水平,董总《中学生》月刊每年邀请中港台著名少儿文学作家——管家琪,到各地指导少儿阅读与写作技巧,认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让孩子们从中体会、享受学习的乐趣。并且于2005年举办了“第一届马来西亚少儿创意作文征文比赛”,我们深切的呼吁孩子们把个人真实的想法和观察写出来,而不是只停留于“仿作”。
“马来西亚少儿创意作文征文比赛”今年已是第三届,管家琪在亲自点评甄选的作品结集《创意来自童心》序言里说道:相较于第一届,让我更坚定一个想法——孩子确实很需要大人的引导,孩子的可塑性也是很大的,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仿作”的情况更少了,小作者普遍都很愿意写自己真实的感受,题材也更多样。
二、小作者所写的明明是过去常见的主题,可是普遍都已肯多花些心思来寻找新的角度,并且
定下比较有新意的题目。因此,像《XX的自述》这样的题目已很少见,大多已改头换面变成《我是一双鞋子》、《我是一只老鼠》之类,情节也不再是千篇一律,这些都可看得出来小朋友们作文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普遍都愿意多动脑筋写自己真正有感觉的东西了。这就是观念上的一大进步。
这一届得奖的作品,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不断精挑细选才终于定下来的。就整体水平来说,去年第二届的作品已比第一届要进步很多,而今年又比第二届明显来得好,也更具有创意。
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会发现有许多好的题材;把你的创意挥洒在文海里,化为一篇篇的精彩文章,你也会发现,作文,原来可以很好玩。如果你置疑,不妨翻阅这本得奖作品集,每一篇文章,道出了孩子们的童心。

重点内容
本书为“第三届马来西亚少儿创意作文征文比赛”得奖作品结集,来自全国的参赛作品共1234份,分别有高小组979份、初中组255份。从中选出55篇,每篇作品由管家琪亲自点评及主编,以创意为甄选标准,同时着重于能够表现个人想法与童真的作品,特别推荐予华小及初中学生阅读。
为了协助大家能更好地观摩这些作品,在每一篇作品后面的“点评”中,我们特别把作文技巧有关的部分加以划线,希望小朋友多多揣摩。
书名:创意来自童心
编者:管家琪
出版: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总)
询问电话:03-87362337ext276/213

不让青春岁月留白


文/王淑娟
外嬲女今年中四,和我一样是个没有运动细胞的人,可想而知,体育课、各种球类活动、社团等对她是引起不了任何兴趣的。可令人担心的是,除了运动团体其余的社团活动她也没兴趣参与。
我常对她说,中学生涯除了把书读好,在课业上用功学习以外,还是可以多方面的参与学习,特别是参加社团活动。因为在团队里,除了可以学会如何办活动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习适应环境、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在与人互动的过程里,因个人的生活、成长背景不同,处事的方式也难免有所不同。当与人之间的相处产生摩擦和冲突时,或对环境适应不良时,要如何调整自己去适应团队,在团队里发挥潜能、建立自信呢?这就是在校园生活里可以让我们磨练的时机,这同时也将为中学生涯增添不同的色彩。
最近,董总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连续出版了4本校园小说,在翻看其中一本——《冲吧!梦想少年》时,忆起了十几年前中学时代的自己,以及在校园内发生的种种。
同样是中学校园内发生的故事与情节,不同的是《冲吧!梦想少年》以新移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适应作为小说的主线,为专谈爱情和友情的校园小说增加了新的元素。在小说里,两位从内地到香港的新移民学生田泽和逸里,同样遇到适应上的困难。逸里一直在骄傲与自卑之间徘徊,跟田泽一样作茧自缚;不同的是,田泽否定故乡的一切,而她就沉溺于过去。两者之间,如何找到平衡呢?
故事的前段,逸里沉溺于过去,连最外在的衣著打扮的改变,都认为是放弃自我;而田泽,不断的往前冲也只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去。两个人都无法去适应这个新环境,在地域国界里迷失了,没办法做回真正的自己。
尝试突破自己
后来,逸里在同学的支持与帮助之下重拾信心,以她省队的水平,带领校队,夺得排球锦标赛的冠军。她积极地以自己的本事,为这个新的环境做出贡献,同时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同。而田泽则一直在挣扎,他的内心有一把声音不停的呼唤,叫他找回自己。游泳比赛的失败,虽然另一向以为天下无敌的他打击重大,但也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时也了解到,用防卫网困住而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的他,根本不需要别人的崇拜,而只是想做个一个自然、舒服,有几个知心朋友的人。
故事的结尾,田泽和逸里跟在香港土生土长的乔阳和藤岛组成接力队,参加班际接力赛。虽然众人在赛事中,都能突破自己,创出佳绩,可是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点,他们灿烂的人生才刚起步,距离终点还很遥远……
还记得我自己在念初中时,因为性格内向,所以不敢主动与人互动,当然也就不会参与社团活动。后来因班上同学要组织班队参加“弹球”比赛,在大家的怂恿之下,从一起练习、观战到上场比赛,不但与同学之间的友爱关系增温,班上的团队精神也提升。结果高中时,我不但是华文学会及佛学会的干部,还参加校内歌唱比赛、戏剧表演,甚至还担任华文学会20周年庆其中一位司仪。我想,我那活跃的细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被唤醒的吧!
所以,短短几年的中学生涯必定会累积一些共同的经验与经历,可供往后细细回味的。因此,我们怎么可以让青少年成长时期,最重要的青春岁月留白了呢?

重点内容:
以排球、游泳、田径运动为背景,一群年经人,在青春的竞赛场上,与自己性格的弱点、际遇、情感交战,脱框而出,梦想在惊喜间闪现。
书名:冲吧!梦想少年
作者:梁天乐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276/213

少年成长故事



文/聂婉钻
我的老家在东海岸的一个小城,自从迁出游子城后就鲜少回家。几年前回老家时,堂哥的大儿子J还是小学生,没想到隔了不久,他已经升上中学,正值青少年发育时期。上一次再回家时,J已经从一个干干瘦弱的小男生变成了一个走在潮流尖端的戴蓝色隐形眼镜,左耳穿一只耳环的酷样少年。
外子的堂弟也是初中生,平时家族聚会,总是安安静静地坐一旁,今年新年的团圆饭,他在饭桌上讲的冷笑话,又短又冷,只有与他年龄相若的姐姐在一旁听得笑哈哈,我一点儿也听不懂其中的奥妙。
是不是我与这些青少年有代沟了呢?还是每一个家有青少年的家庭,其实都面对相同的烦恼?孩子长大了,父母越来越不懂得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在同侪的面前,他们才能找到同一个层次的乐趣。
后来经过几次的接触,我渐渐发现这两个男生的想法、言谈、爱好和相处的方式,其实都很好玩。如果我们能够用一种朋友的心情来看待这些他们的思想言行时,就能消除两代之间的隔阂。其实,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也很希望大人们可以懂得他们的心。沟通时就不会产生矛盾和摩擦了。
香港作家胡燕青同时也是一名大学教授,因为家有三个青少年,促使她动笔写了一本属于童年边缘的孩子世界——《一米四八》。这是发生在校园和家庭、同侪之间,一群初中生的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性格和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共同参与变革
一米四八是一个初中生的高度,升上初中后,由于男女生的发育年龄不同,因此身高一直是初一男生的“痛”,一群“Form One仔”走在一起,总是在谈论身高发育的问题。除了生理问题,故事也谈到种种社会问题,比如外语教学、学生闹自杀、盗窃、更换学校、单恋、失恋、在体育竞技场上的能力测试、爸爸外遇、父母离婚……这些话题都很敏感,然而也确实发生在我们的周边;而一些反叛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些青少年在家庭中无法获得最基本的亲情与温暖,才会衍生的社会问题。
然而,作者更强调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能够领悟这些少年人在面对困难时那种不屈不挠的勇气、坚毅的意志、充沛的感情和他们之间牢固的友谊,才是这本书所要呈现的精神面貌。
看完这本书后,如果我们能够以既是“父母”,又是“朋友”的角度来看待身边的青少年,我们会从中发现,孩子们在暗恋、单恋、学业压力及家庭压力的笼罩下,仍然能够建健康康地成长,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重点内容:
以一米四八为“梦想”的少年成长的故事。
如何出人头地,是Nicam中One鸡的烦恼;一米四八,是标杆在前的理想。一班好朋友、一年的努力,编织成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故事。教室里大大小小的风波,有欢笑,有眼泪,在真诚的相处中,成长不知不觉地留下痕迹。
书名:《一米四八》
作者:胡燕青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 2337ext:276/213

2009年7月16日星期四

接受自己做自己



/蔡佩娟
我满喜欢温小平作品,尤其喜欢她的少儿作品。自中学时期,我就迷上了她那简朴且幽默的文笔,她的故事梦幻却又如此贴近少年人的心,不需赘言说教,就能适时地指出成长盲点,让读者反思。
我甚至会觉得温小平的作品,是少年人的镜子,反映着他们成长的迷惑与迷茫,正如《月光男孩》里的晓白,处在小孩与少年的转变关卡中,对自己的价值迷失,陷入寻找同侪认同的盲目。但是躲在他身体里的小晓白,却又不甘屈服于现实种种,便幻化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月光侠,为自己完成现实中所无法达成的事。
控诉肤色偏见
《月光男孩》晓白因为皮肤白皙,结果被同侪嘲笑很“娘”,常以此作弄他为乐。他也因此质疑自己,不喜欢白白的自己,想摆脱又缺乏自信,就这样陷于自我认同的漩涡里。
这样的情节并不陌生,现实生活中就不时在上演着。前几年,台湾还发生了“玫瑰少年事件”,一个白皮肤的男孩,因为女性化的行为遭受排挤,结果独自上厕所时意外身亡。
在自序中,温小平也坦然《月光男孩》故事灵感涌现,也是源自于这起新闻,这让她回想起过去自己对“肤色”的偏见,因此期待透过晓白,破除男生应阳刚,女生应阴柔的迷思。
然而在我看来,温小平笔下的晓白,并不只是在控诉性别平等的偏见,同时也说出了,近代亲子相处问题。
时下的父母太宠溺孩子,事事皆为他安排、规划,结果孩子欠缺了独立思考能力、判断力及抗压性低;也因为过度保护,结果适得其反,孩子反而更急于摆脱父母的牵制,导致亲子间沟通不良,衍生家庭问题。
故事里看社会百态
温小平的创作永远都是温暖的,盈满关怀的。她总是能细腻地把社会百态融进故事里,引领读者透过主角视野,去思考,去体会,并学习着。读着温小平不愠不火的文字,仿如置身于晓白的世界,抛开传统枷锁,没有黑或白,没有男生女或女生,只有真心诚意的看自己,接受自己,做自己。

重点内容他的皮肤很白,他喜欢喝珍珠奶茶,跟月亮说心事。他却受尽男生的嘲笑,笑他像女生,甚至常常恶作剧欺负他。因而悄悄在心底许愿,希望有一天,可以变成月光大侠……
晓白生下来就很白,他想尽办法靠太阳晒黑、用酱油涂黑、喝黑豆豆浆灌黑……,他每天活在被人嘲笑“像女生”的恶梦中。他的身边却出现了一位黑呼呼的女生——凯弟,她渴望变白,
想破脑袋就是希望找到美白的方法,因为她认为美女都是皮肤白皙的。
他们在共同面对肤色带来的异样眼光中,逐渐认识皮肤下的自己,无关乎黑白、无关乎性别,而在于是否能开心地接受自己。


书名月光男孩
作者:温小平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 276/213)

生命交叉口骚动的灵魂



/孙秀燕
读罢《十五十六骚动的星空》,久久无法下笔写这篇文章。我假定董总出版局出版的书籍,读者大部分应会是在籍的中学生。然而,我更希望有很多的家长与老师能阅读这本书。
邓洁明的笔触写实得让人心惊,那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老师;那或木纳寡言,或只会叱骂的父亲;那或唠唠叨叨,或呼天抢地的母亲;那或反唇相讥,或选择冷漠对应的孩子;那彼此相爱却互相伤害的亲情……这一幕幕绝对不是纯属虚构,而是每一天都在我们的周遭上演的真实故事的翻版。读着,我竟有如进入了每一个故事的场景,站在一旁,看着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陷入折腾与苦楚。
常有人问我青春期到底是个怎样的阶段?青少年为什么会这样那样?是否到了这年龄就一定会叛逆?从事辅导工作的时间愈长,我愈无法斩钉截铁地回答这些问题。人生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确实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每一个生命却又如此的独特,没有任何理论可以精确地解释一个活生生的个体。青少年又是那么地教人捉摸不定,妄自套用某一理论一概论之,显得牵强武断。所以,当我们以“狂飙期”、“新新人类”、“叛逆期”来形容青少年时,用意应着重在了解这个阶段会出现的特质与行为倾向,而非给他们贴标签。
了解特征多一分谅解
现代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这是大人都想知道也想尽办法要了解的事。然而,几经努力对孩子的内心世界却仍不得其门而入时,大人只能感叹:现代孩子真难懂,父母真是难为呀!
青少年时期确实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果青少年与成人都能了解这些特征,或许能多一分的自我认识,多一分的谅解。
《十五、十六骚动的星空》写的即是青少年在感情、家庭、课业、人际交往、自我形象、前途各方面的困顿与寻路。一个个骚动的灵魂锁在身躯内蠢蠢欲动,一种新的价值观正逐渐成形,一个独特的自我跃跃欲试。然而成长好似不那么容易,有如待破茧的蛹,又有如产妇的阵痛,故事的主角都是一路跌跌撞撞,在生命的交叉口彷徨迷失。邓洁明笔下,充满张力的故事纵然引人焦灼,同时隐隐然呼唤着爱。爱与被爱是人最深层的需求,也是最温柔的力量──唯有爱能跨越两代的鸿沟,软化桀骜的自尊,抚慰受创的心灵,修补破裂的关系。
勇敢面对成长的痛苦
成长确实要历经挣扎与阵痛,只要不放弃自己,未来的天空会是一片明亮。年少的你们确实有探索的需要,有犯错的权利,然而人生的许多事,没有人可以给你标准答案。人生就如驾驶一部汽车在大道上奔驰,方向盘在你手中,煞车器在你脚下,该转弯时转弯,该煞车时煞车。偶尔发生一些小意外可以增长人生的智慧,如果酿成大错可能将悔恨终生。
今日的父母,几乎没有不为家中的青少年忧虑的,有的甚至到达崩溃的边缘。当你们觉得父母不了解你、不尊重你时,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你的父母在他们的青少年阶段也许也曾面对种种的危机,却没有人可以拉他们一把,所以他们也没机会学会一套好好与你们相处的方式。
英语里有一句话:no pain , no struggle , no gain,意喻青少年不应默默承受成长的痛苦,而应该站起来勇敢面对,才能在成长中有所斩获,更不应该采取伤害自己健康的危险行为逃避现实*(注)。
适时给协助与扶持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有独立自主与探索世界的需求。探索的功能,是生命意义的追寻,目的是选择并建立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他们不坏,也无意判逆,只是需要我们身为师长者更多的包容与理解。
青少年真的这么难懂吗?或许,有些时候也不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明白他们,而应留一些自主与隐私的空间给他们。然而不管懂或不懂,最重要的是尊重与陪伴。孩子们正匍匐前进,探索这个世界,需要成人在适时的协助与扶持,而不是过度涉入与保护。面对孩子的管教问题时,家长与老师应多沟通,亲师合作为孩子打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注�:引自曹乃怡、刘丽蓉着《狂飙少年──引导青少年远离危险行为》。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重点内容:
十五十六岁的心,在星空下,浪闯流窜。
年轻必然叛逆?爽烈地,反建制,反父母师长?!
作者给对抗权威的呐喊触动,锐意要刻划成长阵痛的面貌,反映两代的沟通隔阂、角力,展现了年轻人的躁动不安郁结无奈。
在重重张力下,作者却深信有一股力量,能叫刚冷的心柔软下来,修整破裂的关系。阴霾背后,原来曙光正冒现……


书名:十五十六骚动的星空
作者:邓洁明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 276/213)

踢走生活中的小石头


文/聂婉钻
一位好朋友最近向我诉苦,说她那十三岁的女儿自从上了中学后变得闷闷不乐,每天放学回家,总是躲在房间,不太爱说话,妈妈问五句她回答一句。这位妈妈从女儿的只言片语中打听到小女生最近与班上同学产生一些误会,同学们不欢迎她参与班上的活动。妈妈追问之下,才发现女儿说话总是直言直语,常常口头“伤害”了身边的同学朋友而不自知,久而久之,同学们都排挤她,不想与她做朋友。
电话中好友问我有什么办法化解小女生与同侪之间的人际沟通问题,很明显可以看出小女生的语言,就是一粒小石头,虽然只是小石头,但是可别小看它,真的会造成大灾难。
有时候,我们就是别人生活中的小石头,让朋友难过,让朋友伤心,让朋友天天活在痛苦烦恼中,最后,他们拒绝做我们的朋友。例如口不择言说错话,伤害了朋友的自尊;例如乱发脾气,让朋友中了流弹,冤枉被骂;例如失约,害朋友等了又等,浪费朋友时间;例如说谎,让朋友信以为真,结果吃亏上了当;例如设计陷害人,害朋友跳到太平洋也洗不清……
坦诚面对缺点
好友的女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面对的问题也许是每个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同样面对的一些障碍,有时候可能是人际相处、学业、感情、亲情的问题。这让我想到《路见不平》故事里的主人公——弯弯,同样是中学生,同样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然而弯弯积极乐观多了,她对同学坦诚交心、真情流露,与爸妈的贴心沟通,让她过关过关斩将,开窍智慧,找回生活中幸福快乐的钥匙。
正如《路见不平》作者温小平所说,我们的人生道路不一定是平坦的,偶尔出现的小石头是一种考验,我们要路见不平,勇敢扫掉我们人生路上的许多小石头。同样地,好友的女儿,必须坦诚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先从肯定自己,爱自己开始,找出自己的优点,给自己信心。另外,主动了解、主动帮忙,慢慢地,就会有人愿意亲近你,毕竟,懂得谦卑的人,才会走到永远。这个道理,无论在任何年龄阶层皆适用。

重点内容:《路见不平》共4大篇,28个关于中学生弯弯的成长小故事。没有魔法,只有弯弯的生活创意;没有绝招,只有跟爸妈的贴心沟通;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对同学的坦诚交心;没有哭哭啼啼,只有真情流露。弯弯不喜欢孤独,喜欢跟所有的男生女生一起过关斩将,寻找幸福快乐的钥匙。每篇文章之后,以“小石头不见了”表示弯弯开窍智慧,美丽的一天又开始了。

书名:路见不平
作者:温小平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 27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