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3日星期二

我的生活自己选择



/蔡佩娟
去年的新年,朋友邀我去仁嘉隆东禅寺,说它的布置很美,很有新年的气氛呢!果然,到达东禅寺时,我们几个人都被东禅寺的美丽深深吸引住,真的魅力无法挡啊!但是,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在寺院角落的那个小小迷宫……
这迷宫真的很小,里面的路都不会很复杂,我们很轻易的就可过关了。可是在出口处,会有一位小义工站在那里,询问每个过关的人:刚刚看到了什么?还会提出问题考一考过关人,答对了就有一个小小的纪念品。
很多过关的人,都会在出口愣了一愣,然后就立刻回头,再详看迷宫内的周边景色。我与其他人一样,闯关时只是急着一味找出口,虽然知道墙壁上都画有佛教的小故事,可是从未想过要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画中的道理或画画人的心思。
咦,这不就是我现在生活的态度吗?每天上下班,回家吃饭睡觉,再不然就计划一些节目,总之满脑子想的都是要如何填满生活空间。我的生活就像机械人一样依据预设好了程式,每天复制同样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
为了生活,忘了自己……
我常常告诉朋友,我们要活在当下,享受生命!可是,我真的活在“自己”的当下吗?我真的在享受生命吗?我扪心自问时,发现自己越活越“糊涂”,不自不觉中陷进生活的泥淖中,为了“生活”,忘了“自己”。所以,当我翻开这本《自己的日子自己过》时,耳边立刻响起了一声声的清脆警铃声。
《自己的日子自己过》没有很大很大的人生大道理,梁宝珠很朴实的叙述她的生活心情,那么的琐碎,那么的真实,却轻易的钻进我的内心,不同的生活态度,就会有不同人生。每一则的生活小故事,都让阅读的我有很大的共鸣。人生有太多的意外,每每遇到瓶颈时,只要换个角度,眼前的景观就不一样了,就如梁宝珠所说的:“一碗泡面和一碗佛跳墙的结果都是饱,个人选择而已。”
40篇“短小精悍”的小品,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是我选择生活,而不是生活选择了我。

重点内容:
这是一本野心很大的小书——想写给所有人读。这本书内容很琐碎,像生活一样琐碎。琐碎的生活里也有很多情绪与信念,这些琐碎都见证了生命的成长。因此,这本书是作者琐碎的生活经验,不管好与不好,都反映了她的真性情,你读到了吗?
书名:自己的日子自己过
作者:梁宝珠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2337 分机 276/213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一站式完全升学辅导


文/聂婉钻
为什么要念大学?什么叫生涯规划?兴趣重要还是钱途重要?什么科系最好?出国留学好还是国内升学好?要怎么收集资料?没有钱怎么办?念热门科系一定好?……
前阵子在负责编辑一本升学丛书,堆满工作台上的文稿当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其中一张一连串问题的文稿,从事升学辅导咨询及演讲的作者,特别把学生所在咨询过程所面对的升学疑问整理出来,变成非常实际的参考。细读之后,发现时下的青少年在思考升学或就业的当儿,面对的除了经济问题和前途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压根儿不晓得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这让我回想起中学阶段的自己:
我是一个典型的学业成绩并不突出的女生,根本不敢幻想中学毕业后是否还能继续升学;尤其在家人施加压力之下,对念书更是反感。当年前途茫茫的我,心里开始盘算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由于对华文情有独钟,成绩最标青的就只有华文一科,所以从中学开始,我就想要当一名记者,希望能够依赖自己的唯一的专长——用文字赚吃饭钱。于是中四那年,参加本地一家中文报馆在东海岸地区招收学生记者的活动,就这样当上了学记,甚至在中学毕业后,幸运地进入了该报馆,名正言顺地成为无冕皇帝。
与时间竞赛的记者生活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可是只有中学程度的学历往往让我的思维无法冲破极限。渐渐地,对工作的热情降温,我发现自己面临工作上的瓶颈。由于来自东海岸的小镇,那个时候的升学资讯并不丰富,压根儿不晓得原来SPM文凭可以申请留学台湾。直到因为从事新闻行业的关系,让我获得了很多升学的资讯,于是在离开校园两年后,放下工作,负笈宝岛,选择的仍然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系:新闻系。
找寻自己的康庄大道
毕业回国后,觅得一份符合兴趣的软性文字工作,然后成家。原本是走在人生必经的路途上,却因为身处教育机构工作的关系,潜移默化之下,让我在大学毕业六年后的今天,再度以学生的身份,回到课堂上继续进修硕士课程,只是这一次是在职进修。
这就是我的生涯规划之路。虽然升学和就业的方向是多么的明确和笃定,但是个人的生涯规划还是会随着时间的移动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调整,是无法预测与安排的。于是我想起《升学梦工场》编著者张晓君所说的:相信生命充满变数,而生命总有无限可能。
再回头看看《升学梦工场》,这本书提供造梦一站式工程,如果你是一个像我这般对未来有明确目标与方向的人,欢迎光临升学梦工场。这本书可以协助你解析升学十字路口的层层关卡,让你作出明智的抉择。当然,升学规划原本就不只是为方向明确、有志升学的青少年而准备的,如果你根本还没思考过究竟要升学还是就业,经过造梦流程所提供的一站式完全升学辅导,这本书更能让你厘清疑惑,提供你找出适合自己的那条康庄大道。希望离开升学梦工场时的你,已经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为这本书的目的,是协助所有青少年量身定做一个符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升学计划!

重点内容:
本书为你提供:
实际的工具——各种心理测验小工具,让你找出适合自己的那条康庄大道
感性的分享——过来人的经验,点破升学种种迷思,让你免走冤枉路
理性的分析——为你解析升学十字路口的层层关卡,让你做出明智抉择
协助所有中学生,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符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升学计划!

书名:《升学梦工场》一站式完全升学手册
编著:张晓君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电话:03-87362337 分机276、213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宝典



/曾庆方
常言道:“人生惟有读书好”、“活动老、学到老”、“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这些话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多读书,见闻才会增广,更重要的,读书可以丰富 我们的思想内涵,会促使我们关心的问题并不局限于自身的生活和功名,而是生命中,人类尚有许多迄今未有答案的疑惑,以及理想的无尽追求。
其次,书读得多了,见闻增多了,思想将渐深入而开阔,这时关心的层面也开始增广:对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出路、文化的薪传、人类的福社……越来越关注,并很用心地去思索、请教和讨论。
廷伸以上的观点来看,这不禁让我想起中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在其第一本面向中学生而写的书《中学生实用学习法》里的核心要义。魏书生强调,阅读或学习 的动力,都是来自学习目的的明确确立,更是来自远大理想的树立。也就是说,目的越明确、越高尚,就越积极主动,学习工作起来,动力就越大。
所以,在这本《中学生实用学习法》书里,魏书生开宗明义就指出,理想远大的人,学习目的才高尚,学习动力才持久。因为理想远大的人,活得才开朗、豁达、乐观、有为。因此,他认为学生应从小树立为祖国学习的远大理想。
科学家居里夫人曾说过:人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一定要达到目的。因为居里夫人有高尚、明确的学习、科研目的,所以,她才有持久的、巨大的学习、科研动力,在强大动力的驱动下,她才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攀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的科学高峰。
魏书生认为,我们一定要从小确立积极高尚的学习目的,争取优异的成绩,同时使自己成为积极进取高尚的人。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如同没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随波逐流,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此外,魏书生认为,教育的责任,固然要教给学生真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
所以,在这本书里,魏书生用了不少实倒,说明了每位学生都有自学的潜能。魏书生尊重教育科学,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他本着知、情、行、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大刀阔斧地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他善于结合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他善于把课堂教学和指导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和课外 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语文教学,不拘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使学生爱用不尽。而从他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带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的效果。
总之,魏书生《中学生实用学习法》的要义是值得推介的,他的教学思想是应当肯定的,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更是可以推广的。
书名:中学生实用学习法
作者:魏书生
出版:中国沈阳出版社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 ext.250)

童年,写出生活色彩


文/王淑娟
外嬲今年应考小六检定考试(UPSR),最近一次的考试,国文作文不及格。无奈自己的国文程度不好,无法给予指导,只好鼓励他多看、多读课外读物或作文范本,从别人的作品中慢慢揣摩,学习去掌握写作的技巧。话说如此,但心里可纳闷,我虽不反对小朋友以范本为参考读物,但必竟是范本,只供参考,而不是照抄不误。可往往我们会发现,“仿作”似乎是太普遍的事。不知是因为想在考试时可以取得更高的分数,或是大人们鲜少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写自己真实的观察和想法,还是现在的小孩缺乏创意思考的能力?
2004年起,董总《中学生》月刊每年邀请中港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前来大马主持“阅读与写作”的系列活动,为的就是要帮助青少年认识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并从中体会、享受学习的乐趣。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并于2005年举办了第一届少儿创意作文征文活动,由管家琪亲自点评甄选。管家琪在第一届的作品集《做我自己·写我自己》中,诚恳的呼吁小朋友把个人真实的想法和观察写出来,而不是只停留于“仿作”。她说:“‘模仿’是走向创作必经的阶段,‘仿作’原来无可厚非,但‘模仿’终究应该是为了要‘走向创作’,似乎不应该为了容易得分之类的理由而长期满足于仿作,甚至崇尚仿作。因为仿作成风就长期来看却会扼杀小朋友的创意,‘鼓励’小朋友思维僵化。”
表现孩子纯真天性
今年初,我们再次举办第二届少儿创意作文征文活动,并将得奖作品结集出版。从这次的得奖作品中,我们发现《做我自己·写我自己》的作文态度获得很好的发挥,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整体而言,除了“原创性”的作品比上一届多,描写生活场景的作文素材也更多,表现出孩子们的纯真天性的作品更为丰富。
因此,我们将第二届少儿创意作文征文得奖作品集命名为《写我童年》,是从1035篇作品中挑选出69篇得奖作品,另外还增加了8篇写得不错的作品,因为小作者的年龄问题(主要针对小五至初一的小朋友征文),我们特别设了“鼓励奖”。
推动“阅读与写作”是董总出版局长期耕耘的工作,其意义与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希望“少儿创意作文征文活动”能够激发小朋友对写作的兴趣,提升写作技巧之余,也可从中发挥创意、想象,活化思维模式。期待将来,第三届、第四届……出现更多属于小朋友们的真实生活与带有成长滋味的作品。好的作品可以多看、多读,帮助自己掌握作文的技巧;多练习、揣摩,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不只局限或停留在“模仿”。
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发挥创意与想象力,以文字写出最真实的自己,你会发现,作文其实不难,作文,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事。

重点内容:
《写我童年》为第二届马来西亚少儿创意作文征文得奖作品结集,共77篇,由管家琪主编及点评,以创意为甄选标准,同时着重于能够表现个人想法与童真的作品,特别推荐给华小学生阅读。
为了协助大家更好地观摩这些作品,在每一篇作品后面的“点评”中,我们特别把与作文技巧有文的部分加以划线,希望小朋友多多揣摩。

书名:《写我童年》——第二届马来西亚少儿创意作文征文得奖作品集
编者:管家琪
出版:董总
询问电话:03-87362337ext.276/213

行知路上好男儿


文/聂婉钻
第一次认识南京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先生,是在2004年他受董总师资教育局邀请,前来董总为独中行政人员进行二天一夜的赏识教育课程,这个来自中国农村小学的校长,外表平实,说话规规矩矩、非常的诚恳,那两天,我聆听了数不清多少场用生命谱写的教育故事,也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与他见面,是他领着一群行知小学教师队伍前来新马两地,展开学习观摩之旅的时候。三天两夜的行程,从加影到马六甲,无论行程多么紧凑,杨校长总是不忘提醒随行的负责人,再赶再忙,也要让老师们外出观光。
这个小小的动作,让我留在心上,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直到去年在南京再见杨校长,终于忍不住请他解惑。他笑了笑,回答我说,农村教师或许一辈子也没机会出一次国,理所当然要让他们四处观光,甚至那一次的出差,老师们也不需要写任何的考察心得报告,大家非常随兴,无论精神或物质上都满载而归。可是,回到南京后,老师们突然间像得到什么启发式的,干得比以往更起劲,更用心。
或许这就是杨校长一直在行知小学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全员管理,让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自主选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样的理念套用在老师身上,也发挥了深远的效果。
人生价值=奉献量÷获取量……
而杨瑞清,他不断摸索适合农村孩子的教育方式,经过多次的实验,把“学会赏识”作为行知小学育人的模式,这个想法,源自于“让农民的孩子拥有自信”的办学理念,而杨瑞清在探索农村教师的成长之路过程中,发现教师首先要学会自信,才能走向成功。
同样是农民出身的杨瑞清,他一生的方向,就是走行知之路,为农民谋出路。20多年来,杨瑞清坚定不移地追随着陶行知,从乡村小学行知实验班,到行知实验学校、行知小学,他踏踏实实地在做着乡村教育。因为行知小学经营的成绩使他获得无数的中国国家级的一等教师、杰出教师奖等,面对荣誉,他半点儿也不感到骄傲与自豪。走在教育路上,他有一个自己发明的人生价值的公式:人生价值=奉献量÷获取量。若用乡村教师的奉献量除以获取量,完全可以获得很大的商数,创造出崇高的人生价值。这是杨瑞清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领悟了的一个道理,即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和创造。
翻阅《走在行知路上》,就像在阅读杨瑞清这个人一样。一个全心全意走在行知路上,贯彻落实中国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的人,绝非三言两语能形容。要知道杨瑞清如何运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赏识教育让行知小学成为南京甚至中国为人知的农村小学,
其中精髓,就在《走在行知路上》。

重点内容: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当代教育家杨瑞清先生的成长历程及教育理念。乡村教育历来是中国教育的薄弱环节,23载的历练展示了杨瑞清的乡村教育童话,他把几间只有一些破旧桌椅透风漏雨的教室,建成了资产逾千万的新型农村小学。在实施乡村教育的过程中,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书名:走在行知路上
作者:杨瑞清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2337ext.276/213

让自己Q一点


/庄诒晶
这本书的作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每周一晚上,你可以从电台iFM聆听他的声音,有时也可以在电视、报章媒体看到他为某专题发表意见。有听众说:“听你的声音让我走出黑暗”,也有读者表示,听了他的讲座让我“走出自己的未来”……

是 谁有这样的魅力?对了,他就是《走出自己的未来——生涯规划实战手册》的作者——李志祥。从生物遗传学到咨商辅导学到人力资源发展,修读领域横跨生理研 究、心理研究、组织研究……他始终与“人”的学问脱离不了关系。李志祥是大马注册辅导员,除辅导工作,也在大专院校从事教学,在企业界从事培训工作。
这本新书《让自己Q一点——生活心理实战手册》是作者针对听众、读者,甚至是身边的亲友生活上所面对的问题,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难题整理成章,并加入许多心理D.I.Y测试汇集成书,让你容易阅读消化、轻松迎战生活。
书名“让自己‘Q’一点”,到底这个“Q”怎样来的呢?什么是Q呢?你一定知道,好吃的面条必须有一定的“韧性”,才能让人嚼起来特别“Q”才会好吃!嘿……书名中的“Q”就是这个“Q”,就是“让自己充满弹性”!
或许你也听说过,我们需要IQ来辨别是非对错,也需要EQ来调整情绪起伏,还有需要AQ来迎接挑战、SQ来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来 听听以下的例子:“小凡最近很烦,因为身边的朋友仿佛越来越少,感觉上大家都在疏远她。‘我知道在他们眼中,自己的性格、脾气有些怪异,但是我就是酱子的 嘛!’小凡这样说道。” 或是“阿强最近交了一个要好的女朋友,可是对方跟他的性格不太一样,‘为了讨好她,我不断地迁就她!长久下去,我不就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了吗?’”
你是否也曾遇过相同的事?我们仿佛对“我”抱持着一些看法:“我”应该是一个硬邦邦的“固体”,具有不变的特质。为了迁就别人、适应环境,我们不得不放弃自我!嘿,这就是不够Q了。
也许曾经有人告诉你,你这样不行、你那样不好,或者,连你自己都深信,我这样不好、我那样不行。然后,你慢慢发现,自己的圈子越来越狭小、世界越来越有限。嘿,原来弹性不足,将引发生活上很多心理压力与难题;原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很多很多的Q,否则很难生活下去。
到底怎么样才能让自己Q一点,而且是Q+ing(连续不断地Q)呢?看完这本书,希望你至少能体会到一点: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行为,都能变得更有弹性!——如果我愿意让自己变得Q一些!

重点内容:
来 听听本书作者李志祥如何以轻松幽默的笔调,带领我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改变自己;透过自我剖析+审视+“送旧”+“迎新”——〉让我们变得更Q,更具有 弹性,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宽广和丰富……欢迎有意增进自我了解、准备加强个人弹性的男女老少入座,一同面对生活挑战、改变生活,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让自己Q一点!

书名:《让自己Q一点》
作者:李志祥·文 林秀枝·图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 2337(ext250)

让作文变得有趣好玩



/聂婉钻
前阵子有幸为本地一团体所主办的青少年征文比赛做初审,虽然必须在短时间内从三百多份征文中选出45份入围作品是一个满痛苦的过程,但那一次的经验,确实是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 于印象有多深刻?就在于那三百多份的征文中,几乎大部分相同的题材,不仅内容情节大同小异,连开头结尾也都有着极惊人的相似;令人不禁失笑,究竟是时下的 青少年都有着相同的思考模式,还是大家买的作文范例都来自于同一家出版商?看完所有的征文,猛然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在分数及名次的压力下,长期生活在“ 仿作”的世界,就像是考试为了得高分而熟背标准答案一样,作文,也大都按照参考书的范本,照抄不误。
当 中,听参赛者谈“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几乎每一篇作文的结局都是同样地戏剧性:“我头也不回地夺门而出,妈妈也跟着追了出来,只听见碰的一声,我回头一 看,妈妈已经倒在血泊中了……”“妈妈在医院昏迷不醒,我感到非常后悔,哭着对妈妈说:我知道错了,你赶快醒过来吧!”……故事中主角的爸爸或妈妈,要不 遭遇车祸重伤,要不昏迷不醒,若遇到情节特殊的文章,总是很容易便脱颖而出。
其实,我们都有过“仿作”的经验,就像是每位成名的作家或艺术家一样,模仿是走向创作的必经阶段,若能从欣赏别人的佳作中,分析其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的地方,对于提高我们的作文能力,本来应该是有所帮助的,然而如果是一味模仿,这可就大大的不好了。
难怪中港台著名少儿文学作家管家琪也要向我们的小朋友大喊:“ 拒绝仿作,写出新意”。过去四年,管家琪每年受董总邀请前来大马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推广活动,甚 至也曾担任少儿创意征文比赛的讲评人。以她曾和十几所中小学小朋友交流过的经验而言,管家琪一点儿也不觉得马来西亚的小朋友在文字表达上有什么明显的不 足,她甚至认为大部分孩子的思维也很活跃,根本就有能力写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文。
在她特别为本地少儿朋友而写的《创意作文10课通》一书里头,就提出10项基本的作文方法,让小朋友做为改善和提高作文能力的方向。
就像管家琪所强调的,尽管写作的细胞泰半是天生的,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却完全可以透过学习来提升。惟有先把基本功练好了,并能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再配合一颗自由的心灵,就能表现出创意。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的创意。孩子们,你愿意尝试吗?
重点内容:
本书作者管家琪提出十项非常基本及实用的作文表达技巧,从“定一个好题目”“确定主题”“如何拟大纲”到“自我审查”等等,同时也挑选了二十篇马来西亚少儿朋友的作品,来做欣赏和分析。
书名:《创意作文10课通》
作者:管家琪
出版:董总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276/213

唱一首快乐华教颂

文/高佩瑶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纯华文教育,不管是小学、中学、大学,以至研究所,走进职场,到后来数度更换工作,都离不了华文。可是,我自认对华教发展一点都不了解。
真正开始接触华教点滴,是在当记者之后,是受访者的心路历程,让我知道有华教运动这回事;也是在困绑于盘根错结的资料中时,才慢慢厘清一点点华教运动发展的来龙去脉。
印象最深刻的,是以前负责“黄金年华”这个版位时,那时每星期都必须找一位有故事的老人说他们的人生故事。从他们身上,我发现自己的历史知识增长了,人也突然有内涵了起来。
后来,又因为处理一个专题报导,骑着一辆破烂的Honda 70,噗噗噗的直闯当年仍位于中南区一带的教总秘书处。陆庭谕老师见着我,可能怜惜我小女孩勇敢采访的精神,可能只有一个华教传承的一心一意,一脸的慈眉善目,不缓不急的细细诉说华教发展的点点滴滴。
就是那一次,我的任督二脉似乎都通了。我这一生人能顺顺利利的靠着华文快乐的生活,原来有前人拋头颅洒热血的艰苦奋斗啊!
回头想想,自己能认识华教,拜工作机缘,那其他人呢?全程基础教育皆华文如我,都已不知华教发展历程,更何况其他源流的学生呢?身为华人,不知华教,确是耻;但受华教而不知其然,却是教育的方式出了问题。
把说教式华教课题,变得活泼轻松……
仔细想想,我们能接触华教发展史的管道确实不多。首先,并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侃侃而谈,像我建筑劳工的老爸就办不到;接着,正规的基础教育不会教,老师忙着赶课程进度就已不及,怎能再教华教?看来,坊间的华教相关书籍,是很重要的资源呢!
去年初,董总出版了一本很好的华教书,叫《华教春雷林晃昇》,是本地著名作家甄供的手笔。敢直说它很好,是因为它真的很好,好在容易消化,好在简明易懂,更好在趣味盎然。
它像是一本传记体书籍,透过董总前主席林晃昇的一生,带出整个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脉络;然而,说是传记又不尽然,它没有人物传记从出生到年老一生的平铺直叙,也没有人物传记全然以该人物为主轴的叙述方式,而是用他人的口说林老总的事,因为这样,他的趣味性变得丰富而多元。
甄供以报导文学的方式来写林晃昇这个人,说华教发展的历史故事。因为报导文学结合了新闻报导的真实性与小说写作的文学性,原本沉重、刻板、严肃、说教式的华教课题,突然变得活泼轻松得多了。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至青少年时期抗拒华教书籍的顽逆。市面上华教书籍其实不少,但每本翻来,封面设计不是老气横秋,就是内容呈现形式太过说教式,读来常予人背着历史包袱的沉重感,年少的我又怎承受得起?
《华教春雷林晃昇》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读它,就像在读一本小说。它适合当年年轻的我,也必然适合现在年轻的你。

重点内容:
林晃昇,华社一位贡献深钜的华教领袖。他是发扬母语的先行者,一生以“维护华教,发展母语教育;伸张人权,争取平等地位”为志业。
这是第一部以林晃昇领导华教运动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绘声绘影地描画林晃昇形象及其所处的时代图景,以及他未为人所知的平凡生活的一个侧面。

书名:华教春雷林晃昇
作者:甄供
出版:董总
咨询:董总出版局603-87362337.ex276/213)

教育美好的想像与希望



/聂婉钻
刚刚结束的11月中旬,我与一群老师前往中国南京的行知小学展开为期八天的观摩学习之旅。11月,是学校一年一度的长假,老师们经过一年来在教学岗位上的冲刺,或许会感觉到精神、心灵上的枯竭,这一趟到南京,正好也是一趟充电、补充精神能量的学习之旅。
我 们抵达南京时,秋天已经悄然远离,快要进入初冬了,位处郊外农村的学校刮起了一阵阵的冷风,不时还细雨绵绵。然而,行知小学的孩子们如阳光般的笑脸和活 力,仿佛一下子就把冷风细雨给赶走了,他们那舒展、自信的脸庞,在在让人感觉温暖,部分孩子甚至还会主动问候“客人老师好”,向我们招手,仿佛是好久不见 的朋友般。这些美好的画面,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位客人的脑海中,久久不散。
在 各个班级与学生、老师之间交流了几天,很多老师都有了不同的感受。于是,在课程总结分享会上,新山的曹老师分享了她与其他伙伴在学校默默地推动生命教育, 尝试用爱、用尊重生命的角度来改变一个被大家视为问题人物的后进生的故事;另一位来自吉隆坡的冯老师则分享她与班上学生一同为考试成绩拼搏的过程。原来, 当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时,那一双闪烁着亮光与神采的眼睛,比天上的星星还要耀眼。
当 然,学校教育也有令人感觉失望、挫折之处,好几位老师在小组讨论时,私底下就提到说,年轻的老师若想要推行一套新的教育理念,必须先过上头那一关,往往热 血沸腾的提议最终被上头否决时的那种失望与失落,可想而知。所以,有老师激动地分享说,回到学校后她要去影响上司,改变上司。其实,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并 不是意图改变或影响任何人,而是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然后再因为自己的改变,也影响到了身边的人的改变,再导致更多的人一起改变。这才是教育最终的影响力。
教育就是希望……
在 参与教育观摩与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华小老师的无力、我也看到独中老师对教育方法的渴望,同时也看到愿意接受新思维、新理念的小学校长,我深深地感受到, 教育就是希望。正如《永远向着更美好——教育理想的追寻与思考》一样,作者黄祯玉尝试用平实的语言与文字,去阐述、启发、感动、引导人们建立这么一个信 念:教育就是希望,是人类对美好未来永无休止的追求。这正是此书所要传达的信息。
就 像作者所说的:“尽管每个人对希望指向的道路、对“美好”的定义和标准不同,但教育实实在在的“藏”着我们许多人对美好人生的希望:明天比今天好,下一代 比这一代好。而且这样的希望,仿佛是世代“遗传”的,过去的人如此,现代和未来的人也不例外。所以,我相信这是一种对未来永远的希望。如果没有始终对教育 和未来抱着这样的希望,那我们办学校教育、让孩子受教育就找不到任何的理由了。”
是的,每当我们对教育政策、对学校教育感觉失望、不满时,请别忘了——永远向着更美好,是对教育美好的想像与希望。
重点内容:
“ 为什么教?”、“教育谁?”、“谁来教?”、“教育和反教育如何、何时、何地发生?”……这些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持续关注与思考的问题。本书根据这些主题, 收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存在于我国学校教育里的现象和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所有的省思、批判和期许,都植基于的一个信念:坚持对更美好的教育和人类生活的抱持 希望。

书名:永远向着更美好——教育理想的追寻与思考

作者:黄祯玉

出版:董总

咨询:董总出版局03-87362337(ext250)

向陌生人伸出你的手

文/ 庄诒晶
我在这里要导读李家同老师的书,却担心自己无法确切表达。由于他已是个很有名的作家,即使我不写,不少人已了解他是个博览群籍、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与社会良心的文化守望者。所以,我今天不谈李家同,也不说他的故事。我要讲一个平凡人的故事。
这几个周来,代表董总出版局北上南下跑了几个书展,上周的国际书香中文书展应该是本年度最后一次参加大型书展了。跑书展的日子是很累人的,但是从读者群中再回到编辑室,心中满载的是感动与温情,这一种特别的感觉,只有当你敞开心灵与你不认识的人交谈、分享,才可能产生。
除了在书摊为读者推荐好书以外,我也为学生导读一些好书,循着丛书的内容与他们分享成长过程中将面对的事,也为他们的情事、家事、生涯规划等烦恼而分忧。通过这样的互动,编辑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酝酿书籍内容,而是走入读者群众,听听、看看大家所需要的“精神粮食”是什么。
曾在一场校园书展中遇到一位初中二的男同学,他一走进来就问:“有没有卖摄影书籍?”,我的同事回答他说没有。他浏览了我们的书摊,老气横秋地摇摇头说:“你们书太少了……”。或许是因为男同学没有在问题前加“请问”,所以曾是老师的我有点在乎,我紧接着说:“虽然我们书种比别的书局少,但是这里的书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用心编辑的,不如让我来介绍给你……”话还没说完,这个初二的小男生又摇摇头地走出去。我的几个同事看了啼笑皆非。另一个下课,他又来了。我走过去搭搭他的肩膀,问他:“你喜欢摄影吗?”原来这个男孩喜欢透过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思考生活。“不如我介绍一本书给你,书中简洁流畅的文字将带领你看到另一个世界”我拿起李家同老师写的第一本书《让高墙到下吧》交给他,“你可以不买,但我希望你坐下来阅读至少一篇文章好吗?”。他还是走了。放学时,我惊见他的身影流窜在人群中,尔后,他雀跃地跳出来说:“我买了!”。我让他回去把书看完,明天有空过来和我分享阅读心得。
抽点时间,想想陌生人……
翌日,他又来了。他问说:“我想要看看更多穷人生活的事,我忘不了李家同老师说的那个小男孩,他从阴沟里盛水喝……可是我们都不知道水怎么来?”。说着说着,我看见他的明亮的眼眸里流动着泪光。但是我了解,他不是伤心难过,而是感动、感恩……他已经准备好,向陌生人伸出他的手。
现代人平时都忙忙碌碌,虽然阅读报章,也了解时事,但只为了自己生活中琐事而忙,有几个人抽一点时间,想想陌生人?有几个人看到报章上陌生人的脸孔受苦受难会流泪?但是,这一个平凡的小男孩,他为了一个不认识的人,远在其他国度的陌生人,无法像我们一样舒适地生活着而落泪了。
这个初二的男孩为了没有买到我们已售完的《陌生人》而感到遗憾。当我出差回到编辑室,第一件要执行的就是,更新《陌生人》的封面再度印刷,为的只是让更多人拥有相同的感动,希望有更多人以感恩的泪水洗涤心灵,看清楚身边的陌生人,向他们伸出你的手……

重点内容:
他的故事题材,或是听来的,或是报章新闻改编,或是源自他个人的亲身经历,或真实,或虚构,总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而他所要说的只有一点:当你试着向陌生人伸出你的手,快乐与和平会排山倒海地来到你心中。

书名:《陌生人》
作者:李家同 著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
03-87362779 ext.276/213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用生命谱写家庭故事



/王淑娟
2004年的某一天,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客人。
第一次见面,他给我的感觉是亲切的,在言谈间会突然冒出一些点子、想法,然后开怀大笑,仿佛很满足于自己的创意。
因为好奇,同时也因工作需要,我开始看他的文章。
他以文字,述说着自己的成长故事,字里行间流露悲伤、愤怒、无助、感动、希望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年底,故事编辑成书,而他,也尝试走入校园,贴近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走入群众,与父母探讨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
2005年中,在某所学校的礼堂,我看着台上的他,虽然身上穿着向校长借来的外套,但依然冒着冷汗,好不容易才于慢半拍的速度完成演讲。因为这场病,我们把原来该在前一天进行的演讲延后,可是依然不见起色,建议取消,但他却坚持。
演讲结束,台下同学们拿着新书排队等待签名。好不容易支撑到最后,一位男同学战战兢兢的走前来,轻声的说:“老师,我可以跟你谈谈吗?”。他停顿一下,然后说:“对不起,我不能,你可以写信或者电邮给我,好吗?”。
生命是充满爱与关怀……
我看着眼前的男孩,个子高高瘦瘦的,听到回答后一脸的失望与无助,然后说了一句:“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时间等”,忍着的泪水在眼里打滚。
此时,我有一股冲动好想要对他说:“你一定要跟这同学谈一谈。”可是,再看眼前的他,自己都快要撑不住了,哪还有力气对话,于是话语哽在喉咙边说不出来……
数秒中的沉默后,他说:“对不起,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跟你互动,我担心帮不到你。你是寄宿生,我今天也会寄宿这里,你留下电话号码,我情况好一些才联络你,你再来宿舍找我,好吗?”
到底是怎么样的演讲,让一个人这么迫切的需要与他互动?是他的话语影响了人?是过程中,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东西能触动他人心弦?是怎么样的力量,让他始终相信,生命是充满爱与关怀?
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艰难,您怎么度过?是怨天尤人;还是给自己一蹶不振的借口;或者是从中学习,成长自己,帮助他人?
——冯以量,述说的是他用生命谱写的家庭故事,带领你走入家庭互动的场景,认识家庭互动带来的影响,提供一个参考与学习的范本。
从愤怒的青少年到自由快乐人;从憎恨父亲到宽恕他的不是;从感受家人负他到爱他;从欲想自杀到热爱生命……。冯以量说:“这世界是爱,是恐惧,或都不是……我都有权利去选择相信自己想要的体验。”
重点内容
《已亮的天空》是冯以量走在人生旅途中的心路历程。作者以纯朴的文字、真挚的与你分享走出家庭创伤的故事。本书由董总出版,书中写他与家人、家庭、家族之间的 矛盾、冲突。在经历父母相继早逝、艰苦的成长过程中,以量对父母离去的恐慌,对生命的不解,最后转化为接纳与了解,当中的转变,是因为宽恕与爱。

书名:已亮的天空——走出家庭创伤的故事
作者:冯以量
出版:董总出版局
询问电话:03-87362337ext.276/213

带孩子环保逍遥游



文/梁翠芳
我和孩子在门口的围墙下发现了一条蚂蚁路,小蚂蚁正忙着搬运食物,偶尔会停下来与对面而来的同伴交头接耳一番。孩子说它们在交谈,一定是在问食物搬完了吗?真有趣,于是我们决定沿着蚂蚁路去寻找蚂蚁的窝。
邻居家准备装修,罗哩载来了一堆沙和砖块,太好了,我和孩子准备在户外打场野战。于是我们将玩具兵、旦克车搬到屋外,用砖块筑成城墙、用沙堆成丘,就这样打了一场刺激好玩的模拟战。
我们带孩子与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们到国家公园去“探险”,走过东南亚最长最高的吊桥、爬过又暗又脏的“耳洞”,与蝙蝠在洞里起舞,在大哥哥大姐姐的鼓励下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野外探险,让他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体会了大自然的力量。
带孩子消遥去,不一定要花
很多钱,我国资源丰富、景色秀丽、文化多采,即使是在家也可以玩出有质量的游戏,一个故事、一只蚂蚁,就可以让孩子们的思绪海阔天空任敖翔。
大自然是最好的游乐场……
带子消遥去,大自然就是一个最好的游乐场,同时让孩子学会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举个列子:有次带孩子去参观山洞,里面长满了水晶石,亮晶晶的煞是好看,在惊叹声中竟然听到响导说:“喜欢
就敲一块回去吧。”天啊!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随意就破环大自然?喜欢就可以随意撷取地球资源吗?心想这正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我就为孩子上了一次自然科学课……因此,我们在生活、玩乐之余,应该想想:我们的孩子被教育成一个怎么样的人? 带孩子消遥去,可以很环保,拒绝随意破坏天然资源,海边挖到的小海星、小螺、小螃蟹、或捉到小鱼等,观赏后要放回海里,要让孩子知道,它们也是与人类一样是一条生命。 带孩子消遥去,不只是行动上的接触,也是心灵上的互动。《带孩子消遥去》作者以小品文表达了生活其实可以很轻松、愉快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一味采用刻板的途迳,以达到亲子互动的目的。文章轻松、简易阅读,就像你我的家庭,每天所发生的事情那样会心。 重点内容: 她以一双智慧的眼睛去观察社会上一切关于儿童的事。她心里装着儿童,所以对儿童的事极其敏感,能从大见小,细致入微。本书的文章,大都是针对一些幼儿心理与行为,以及亲子相处的一些温馨故事,不是什么大块头理论,而是属于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小甜品”。
书名:带孩子消遥去

作者:爱薇
出版:董总出版局
询问电话:
603-87362337ext.276/213

用心绘一条家庭生命线



/聂婉钻
今年,是我离家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我分别在两个城市流连打转,如今,落叶归根,也即将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家,这个曾经孕育我的地方,好像有点模糊,又有点清晰;家,感觉熟悉,也有些陌生……
我们在“家庭”的怀抱下成长,过程中有满满的喜乐,也有无心的伤害。当羽翅一丰,我们离家出外寻找自己的理想,工作、朋友一下子成了生活的重心,家人,似乎 不再重要。然而,就像飞飞所写的:在我们最难过时,全心倾听的,是我们的家人;在我们最无助时,扶持我们的,是我们的家人;在我们无处逃躲时,还有一个地 方,那个有着爸爸妈妈的家门,永远都为我们打开。
屋檐下的小插曲,或许动听,或许刺耳,仔细阅读书中10位主角的故事,我看到同一屋檐下所有成员的态度与互动,其实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我看到曾经固执己见,无法妥协的自己;也看到很爱自己,但却不懂得表达的家人;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与家人互动所产生的负面情绪足以摧毁我心中那坚固的城堡——家。
接纳这个家,才等于接纳自己……
当 我们一味埋怨对家人的不满时,而我们,到底为这个家做过些什么?是否曾对家人说过爱的语言?在自己的身上看到家人的哪些影子?家,除了带给我们一些隐形的 伤害,还有哪些甜美的回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当中,谁是我们的贵人?……在飞飞的引导下,我尝试“亲亲我的家”,找出心中的那份感动与学习感恩,家庭造就 了现在的我,惟有接纳这个家,才等于接纳自己。
就像青少年工作者李志祥在推荐序中提到的,如果家庭是一根线,那么,我们都是线上的一个点。每一个点的位置和跃动,都决定了线的形状——是直线、是曲线、还是一根充满菱角的线。而家庭,是由许多许多个点,彼此相连、彼此牵动成长长的一根生命线!
我们没有机会选择自己的家人,没有办法决定家人如何对待自己,但是,我们对待家人的态度与方式,却能够决定生命线的形状是曲线还是菱角线。看完《屋檐小插曲》,我找到了检视原生家庭的勇气,好想提起笔来,为自己画一条家庭生命线,你呢?
重点内容:

家,一把巨大的伞,是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可,在伞下,有喜也有悲,有乐也有苦;10个曾经叛逆、曾经受伤、曾经逃家……最后选择回家的人,与你细细分享他们温馨动人的家庭故事。
《屋檐小插曲》以图文方式呈现了10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故事,每篇附有小习作,让您在品尝动人的文字之余,也引导您深入思考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书名:《屋檐小插曲》
作者:飞飞/著 准准/绘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2337 ext.276/213

自闭儿妈妈爱的奇迹


/曾庆方
“父母难为”,而特殊儿童的父母更难为,因为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投注更多的时间来教养孩子;但是,我深信,只要有付出,肯定是有收获的。
过去我在台北从事特教工作的那段日子,常有不少母亲焦急地前来基金会求助,她们总是一脸忧伤,眼神满了无奈与无助;甚至有者在唔谈中,眼眶里的泪珠儿突然一发不可收拾,使我一时也不知藉着什么言语来抚慰她们,刹那,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悲伤与同情的情愫。慢慢的,我开始酝酿一种关怀的心情,用倾听来接纳她们的心声,希望这一丝丝温馨能纾解她们不安的情绪。
由于很少家长能在特殊儿童来临之前,就有做过心理准备;也很少家长在事前,就已接受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与训练,因此当他们在孩子出生后,突然得知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时,一定不能马上接受现实。
其实,任何家庭有了特殊孩子,都会衍生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的可能性,都随着孩子障碍的严重性与父母人格的情况而定。而人格健全适应良好的父母,他们都是经过一段很长而曲折的心理与情绪上的适应时期,度过了“悲伤”过程而愿意面对子女残障的事实,竭力克尽亲职重责,公开讨论子女障碍,并争取积极、有建设性的介入行动。
所以,对特殊儿童而言,父母是其一生潜能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重要人物。无论有多少特教专业人员来辅导特殊儿童,但对其影响的程度,仍比不上特殊儿童父母本身对其子女的影响。
这里,我特别推介潘玉芳女士这本《寻回失落的孩子》丛书,可说是本土难能可贵又具意义的特殊教育丛书。因为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潘王芳女士,她的确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竭尽亲职,溶化了孩子被冰封的智慧之泉。我们从书中也看到,玉芳含辛茹苦地抚养、训练、教育自闭孩子所付出的心血,已获得回馈,这一点,应值得我们为她感到喜悦。
然而,与此同时,尚未走出这个心路历程的父母又是何其多呢!
所以,协助家有特殊儿童的父母走出“自怨自艾”的世界,迎向“坦然开放”的天地,是相当重要的。
今天,潘玉芳女士这本《寻回失落的孩子》的出版,我认为是非常合时宜的。我希望这本书对有自闭孩子的家庭能带来实际的帮助;更希望玉芳亲自疗育自闭孩子的心路历程,能够为读者一层层地解开自闭儿如谜一般的面纱,让读者进一步认识自闭儿,了解他们的状况,包容他们的一切,并给予适切的关怀与协助,辅导他们回归社会。我甚至觉得孩子正常的家长,也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教养孩子的正常途径,获益匪浅。
重点内容:
自闭儿,是被医学界判为“终身残疾”,没有希望治愈的孩子。因着不知名的脑部失调,他们紧闭在自己的堡垒里,他走不出来,你也走不进去。他们的心灵如谜。
潘玉芳,一位自闭儿的妈妈,因着不甘心,她以智慧及爱,克服了自闭儿疗育过程中所面对的种种挫折,更因为不断地尝试及学习,而找到了一套教育特殊儿童的方法。
书名:《寻回失落的孩子》
作者:潘玉芳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2337ext.276/213

老师如何与学生说话

/庄诒晶

记得好几年前,第一次带着怯怯的心情走进课堂的那一刻,心中充满理想和抱负,只想着如何在活生生的孩子身上,还有那不尽人意的教育体制底下,施展自己多年累积的教育理论和知识。但是过了那兴奋的第一次过后,竟然毫无抵抗能力地接受着无尽的挫败和气馁。
刚开始执教的我面对着一群精力充沛的孩子而手足无措,不是不要把书教好,而是书教不好。每一天带着充分的准备和兴致勃勃的心情走进教室,但是每天总会有一些始料不及的琐事发生而影响进度,最后累得半死地爬着回家。渐渐地,我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今天别在学生面前生气,和他们争执一点儿意思都没有,只要和这些“野孩子”保持“安全距离”就好了,教书只是一份职业,只要挨过期待假期的来临就好了……我想许许多多曾经年轻、无经验的教师刚开始步入杏坛时,必定和我有着一样的感受。
我开始不断问自己:我该怎么办?我真的要这样下去吗?我真的不适合当老师吗?
在差一点就走入“半途而废俱乐部”之前,我渐渐地尝试放下所谓优良教育的理论和概念,接受学生可能出现的千奇百怪,接受我们之间的差异性,从日常生活中繁杂的问题和突发的危机中,发现一些真正有用的、实际的技巧——如何说话。
无可否认,教育的体制和课程内容需要改革,但是在教改产生其成效之前,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从自己做起,稍微改变紧张的师生关系,或许给你和你的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模式,改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
掌握耐心和沟通技巧……
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试验:如果你精神状态不好,加上被校长训了一顿,紧接着下来就要教书。你走进课室,几乎一半的学生根本没在座位上,喧闹声淹没了你的声音,请问这时候你会怎么样?
甲老师说:“别吵了!你们统统给我坐下!这里不是巴刹,你们这些无可救药的笨蛋!”甲老师命令学生坐下,在措词中加入了主观感情色彩的贬义措辞,可能引发怨气以及加强紧张气氛。
乙老师说:“同学们,我要开始上课了。这种声音吵得令人心烦,课本怎么不在桌上?”乙老师避免发号施令,言辞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期待。
你是甲老师还是乙老师?你生活中快乐的钥匙交给谁了?学生也好,孩子也好,都无法主宰你的快乐情绪,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所以我们说:“学习取决于因老师的同理心和文明行为而产生的感情气氛”。只要掌握了耐心、谨慎的沟通技巧,你就可能从教学生活中找到那一扇门,那一扇通往教育桃花源的门。
当我离开校园和我亲爱的学生时,心中的不舍是不可言喻的……孩子们的热情、积极、可爱让我的教学生活快乐美好;孩子们的关怀、支持、体贴让我勇敢地走下去。通过耐心的交流与分享,我发现原来孩子们比我想象的还成熟、细心。这些感受,只有通过自己去发现……

重点内容:
老师、家长与孩子间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隐含各式各样的教育问题。他们之间如何互动、如何对话,成为一门必修的艺术。本书不空谈理论,而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对白,示范说明如何运用孩子接纳的语言,化解冲突、适当赏罚、引导学习,和维持常规等每天面临的情况。本书所提供的具体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都是根据儿童治疗学的技术而来,而且在课堂上试用过,在老师处理日常各种状况和心理问题上,有一定的效用。

书名《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亲师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作者Dr. Haim G.Ginott/
许丽美 、许丽玉/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 2337ext.276/213

做个受欢迎的说话高手


文/王淑娟

某天早上,在办公室外走廊的桌椅用早餐,同事的女儿坐下来与我闲聊。
话题从早餐Nasi Lemak开始,小女孩告诉我,她以前也很喜欢吃学校里售卖的Nasi Lemak、咖哩面等食物,但自从要参加比赛就很少吃辣的食物了。
我是无辣不欢的人,因此好奇什么样的比赛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在追问下发现,原来她要参加校内歌唱、讲故事比赛等,为了保护声线,避免吃辣的食物。
记得小女孩刚出世时,我们一伙人住在一间租来的大房子里,家里有了新生宝宝,给大家增添了不少生活乐趣。看着小女孩从被抱在怀里直到学坐、爬、站,甚至会走路,这过程让人欢喜,是对生命以及成长的一种喜悦。特别是当小孩学说话的时候,我想每一位做父母的人,最高兴的莫过于听到孩子的第一声“妈妈”或“爸爸”,就连我们这些在一旁的阿姨、叔叔、伯伯们,只不过听到音质有点相似,就已经乐得笑哈哈。
现在,女孩己经三年级了,经常会跟着爸爸到董总书坊来看书,偶尔也会跟同事聊聊天,说话好像小大人一样,很懂得表迖自己的想法,甚至会让你有出呼意料的感觉.可没想到还会自荐代表同学参加讲故事、歌唱比赛呢!
我不禁要想,是小时候家里住着太多的大人,这些热情的大人们总爱贡献一些力量,轮流照顾之余,还使用浑生解数,唱、演、跳制造各种声音或动作吸引她的注意,逗她开心,以迖到最好的沟通和互动。
会说话、懂得说话才不至于吃过多的亏
唉!大人们唯恐自己的看家本领没能发挥。因此,从小就接触这么多不同性格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她,是不是也学习到说话的技巧,比较容易和人相处或沟通,更懂得通过言语来表现,甚至于表迖自己的想法呢?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不善于表迖,在言语上不经意的伤害到他人,导致对方不愉快,而自己也难过。
有时候,需要自我介绍时,要如何有创意的介绍自己呢?
怯场时,怎么办呢?
当受到别人嘲笑,心里难过却又没有好办法解决时,怎么办?
当你想说服别人,又说不出很好的理由来改变别人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需要用嘴巴来说话,通过语言来表迖或与人沟通,因此要学“会说话”戓“懂得说话”,才不至于吃过多“不会说话”的亏;能够掌握自己的舌头,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并且能说讨人喜欢、对人有帮助的话,将能帮助你做一个处处受欢迎的人。
有人说,“说话”是一种艺术,我觉得,除了艺术、还要有技巧、最重要的是,“说话”是一门学问,需要学习的学问。
20招让你成为说话高手》这本书,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重点内容:
当你受到别人的嘲笑,心理难过却又没有好办法解决时,你怎么办?当你想说服别人,又说不出很好的理由,来改变别人的时候,你怎么办?如果有人故意在背后说你的坏话,害你被人误会时,你要怎样将他变成自己的朋友?本书举出很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教你怎样说好听的话,知道何时该说什么话,并且能说讨人喜欢、对人有帮助的好话,做一个处处受人欢迎的人。
书名:20招让你成为说话高手
作者:吴灯山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2337ext276/213

中国经典故事——古人智慧的结晶

文/梁翠芳

忘了什么时候起,妈妈已不再为我说好听的故事了,我开始失落、眷恋、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我那很会说故事的妈妈,总是让我们兄妹期待着晚餐后的故事时间,然后享受着古人的智慧与幽默。《西游记》里那个武功厉害、有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永远是我们的心头爱;《聊斋》里的鬼妖总是让人又爱又恨;《镜花缘》的奇异之旅,像一部环游世界的旅游手册;《三国演义》里孔明呼风唤雨借东风和关云长的英雄风范,至今仍叫人神往……­
小时候很惊叹妈妈说的故事真是精彩绝伦、源源不断,《西游记》更是每天必听的故事,最喜欢听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狡猾的白骨精,化身为娇柔的少女或老弱,为的是想吃到唐僧肉以长生不老,却屡遭孙悟空的金睛火眼识破而不能得逞。这正反应了现实社会里,那些贪得无厌的政客们,为了平步青云,巩固势力而挂帅着民族大义之名,成为民族英雄,以达到利己的目地。因此,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被美丽的谎言所蒙骗,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善忘",大家总是相信人性本善,相信妖在修成正果后,会成为人。
赋予美丽传说新生命
当然,妖精亦可能修成正果,像《聊斋》里的狐女——红玉,聪明、美丽又有情有义;女鬼聂小倩因苦海回头而得返阳间重新做人,从此与书生宁采臣过着幸福的生活;因为黄生的一片痴情,感动了花神而让牡丹仙子——香玉复活等令人回味的爱情故事。不知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已开始对感情专一产生了疑惑,并追崇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感觉。在这个感情轻描淡写的年代里,是否能再重拾那些美丽的传说,随着文字的流转,回到那感情真挚的年代。
中国典藏文学之美,在于它历久弥新,人们不断为这些美丽的传说赋予新的生命,像孙悟空化身为流行一时的日本漫画《七龙珠》的主角,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物;《三国演义》被设计成精彩紧张的网上游戏,少了点智慧大概也玩不成;倩女被拍成一部脍炙人口的电影——《倩女幽魂》;《红楼梦》更是研究中国文史的热门课题。像这么块瑰宝,我们岂能不好好珍惜?
如果说西方经典文学是一杯上等香滑的奶茶,那中国典藏文学将会是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淡雅而芬芳,回味无穷。

重点内容:
这是一套史上最好看的中国经典故事改写,喜爱看故事书的你绝对不能错过!12本中国经典故事,从上古神话的童话摇篮出发到人生如戏的戏曲故事,做一完整的呈现。特点:
·最受欢迎的中国经典文学改写。
·最具代表性、可读性、故事性的一套书。
·增进你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是语文学习的最佳宝典。
书名:《典藏文学》系列丛书
作者:管家琪 改写
出版:董总出版局
咨询03-87362337 ext 27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