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动物的世界里也有“拒绝死亡:的时候。
加拿大蒙特娄动物园一只海豚死了,它的配偶拒绝进食,动物园的管理员为了保存这只海豚,想尽办法要让它进食;台北木栅市立动物园一只大象马兰去世当天,它的配偶—国宝级亚洲象林旺似乎感应到了,一直在隔离门外卷起鼻子,频频撞门,情绪相当激动,终日郁郁寡欢的它,四个月后也相继去世了。
这只人称“林旺爷爷”的大象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台湾留学,从媒体上感受到全台人民的哀伤,动物园还为此办了一场追思会,当天挤满了从各地蜂拥而来的游客,带着鲜花和卡片来追悼林旺。二十四小时新闻频道持续报道这则新闻,连我也陷入“哀痛”的情绪里面。
拒绝死亡,是因为我们不认识死亡的意义。
书架上公然谈死亡的书不多,特别是在国内。很久以前我买了一本《观山观云观生死》及《死亡练习題》,想要借阅读来认识死亡,结果只有在架上染尘。我就是那一类人,明明很怕死亡,却以为只要多接触死亡的文章,就能够增加自己对死亡的勇气及智慧,其实这都是逃避的行为,用"未雨绸缪"的心态来保护自己,以为提早准备,将来就不会承受很沉重的哀伤。
生命有限,敝开心扉认识死亡……
致力推广生命教育的曾广志认为,我们和死亡的相处,可以被譬喻成为和老朋友喝下午茶,偶尔碰面交换生活的讯息及意见,即能保持联络又可以从中学习,这样的模拟想法是可以让我们在安全的氛围之下思考死亡。
谁说不是?就像情侣相处一样,感情既需要黏着又需要距离的空间,才会坦然舒适,没有压力。被拟人化的死神,不需要畏惧他,他并没有把我们带走,而是提醒了我们生命是有限的,更应该珍惜当下,敞开心扉去认识死亡,收获一定比紧缩的胸襟还要更多。换个方式思考,好像就释怀许多了。
人的情感模式并不是用二分法来决定你是理性或感性的,这两者就像天秤一样同时存在,只是比重会有差异,无论落在哪一边,在死亡来临时都会面对悲痛的情绪。与其恐惧死亡,不如来主动认识什么是死亡,知道真相了,反而不会执著太久。
在宗教的角度里,死亡的意义是“死,是生的开始;生,是死的准备”。这是我从这本书得到的收获,生死循环,这不就是自然的定律吗?
原来死亡,并不是完全晦涩的。
书名:《与死神喝下午茶》
作者:曾广志
出版:董总出版局
询问:03-87362337 ext276/213
原来死亡,并不是完全晦涩的。
书名:《与死神喝下午茶》
作者:曾广志
出版:董总出版局
询问:03-87362337 ext276/21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